包裝設計的創(chuàng)意藝術風格,“風格”,英文譯作style,在藝術領域,風格作為一個美學和藝術學概念,是談論藝術的總體性和差異性的一種方式。藝術創(chuàng)意作為一種風格構造元素在產品包裝設計中的視覺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產品色彩、形態(tài)和材質三個方面。
![](https://w1.winvk.com/logo888/zhishi/2017-10/31/2017103111223908286.jpg)
產品的包裝設計形態(tài)是給人以視覺映像的實體方面。產品的形態(tài)其實是產品語義傳達的一個載體。語義的傳達涵蓋釋意(signification)和傳達(communication)兩個方面。同樣一件產品包裝設計可能傳達出不同的語義出來,這說明了每個人會根據自身的閱歷和喜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而豐富了產品包裝設計的語義。再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產品形象有明顯的區(qū)別。諸如美國包裝設計的大氣、日本包裝設計的精細、德國包裝設計的嚴謹、意大利包裝設計的浪漫、丹麥包裝設計的自然,都表明了設計文化的地域特征。
包裝設計的色彩方面,產品的色彩、形狀、材質在人們視覺心理上的比重依次降低。人們對于色彩的感知可能先于形態(tài),因為色彩具有其他文字和語言無法替代的作用,對視覺的傳達不受限制,人們一目了然。在21世紀的“感性時代”中,色彩是最具高附加值的軟件之一。從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它投資少見效快,也是最具實效的營銷手段。在產品包裝設計功能和外形日益趨同的今天,市場上越來越多的產品包裝設計面臨色彩選擇。蘋果革命性的i系列產品、立邦多彩涂料、貝納通服飾、博洛尼主題家居等眾多著名品牌都將色彩作為自己的產品形象、品牌識別甚至是企業(yè)形象中最具標志性的元素來看,色彩正成為一種消費時尚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包裝設計的材料方面,一切產品的形態(tài)塑造都源于材料的發(fā)展。在科技發(fā)展史中,往往是先有新材料的出現(xiàn),才會有一系列的產品包裝設計造型構想的誕生,這些包裝設計構想也只有建立在材料的自身屬性上才能轉變?yōu)樵O計實體。這一點在建筑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建筑也是一種宏大的人造物。縱觀建筑歷史的發(fā)展長河,我們可看到正是由于意大利盛產優(yōu)秀的石材,由此而產生了梁板結構的特定形式,因而才建造出如日中天的無比輝煌的古希臘建筑?;鹕交业倪\用產生了原始的混凝土結構,新的結構創(chuàng)造出大跨度的穹頂建筑,所以宏偉的羅馬建筑便誕生了。通過藝術創(chuàng)意手段并合理的運用材料,借助材料自身的質感,可以為產品包裝設計創(chuàng)造出有意味的視覺形式,豐富產品的視覺形象。
產品包裝設計中藝術創(chuàng)意的運用其實是一種文化整合過程。因為設計是以觀念的構思形成產品的表象,作為物質生產的前提,使生產活動可以依據人的自覺目的來進行。產品包裝設計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在恰當的時候采用恰當的形式語言表達恰當的意義。而這意義更多地源于文化和商業(yè)的文脈而不是功能的文脈,這種理解恰恰符合消費社會中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特點。消費作為對商品包裝設計價值的認同,是一種主體性活動,它表現(xiàn)為人們對價值客體的態(tài)度。在產品的藝術創(chuàng)意與包裝設計中,設計師如何滿足人們的實用、認知和審美等需求,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
在消費社會中,物品首先不以功能為基礎,它只有在符號系統(tǒng)中確定了自己的位置后,才談得上對物品功能意義的消費。而物品之所以能成為社會意義和身份、地位的載體,正是在于通過產品包裝設計表現(xiàn)出來的結構、形式、質料、色彩、品牌、空間排列等。正如鮑德里亞所說:“通過物品,每個人與每個集團都尋找著他/她在秩序中的位置,所有的人都根據個人的軌道來盡力貼近這個秩序。通過物品,一個分層的社會言說著,就像大眾媒介那樣,物品似乎在對每個人言說,但是那是為了讓每個人都保持在特定的位置上?!?/p>
藝術創(chuàng)意在企業(yè)的組織中,創(chuàng)造產品包裝設計形象和品牌風格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貝恩特·施密特認為,風格不僅能夠幫助消費者建立品牌意識,產生認知和情感上的聯(lián)想,而且還有助于消費者區(qū)分產品和服務,幫助他們對產品包裝設計和服務進行分類,以及確定產品系列中的差異子類。企業(yè)藝術創(chuàng)意就是要將組織及品牌與某種風格聯(lián)系起來。
產品的品質包裝設計和社會形象經由風格的塑造,無形地提升了,為品牌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以服飾品牌為例,通過藝術創(chuàng)意包裝設計在產品形象設計中的運用,以及在媒體的宣傳和市場營銷的運作之下,演繹了一輪又一輪流行時尚潮流。“價值規(guī)律表明,商品價格依供求狀況而以價值為軸心上下波動。消費者也清楚地認知自己的需求和每個品牌的精神風格,找到自己中意的商品。